淡描眉

第2章 (第1/9页)

天才一秒记住【淡描眉】地址:ads6.net

“我的家人,他们在哪,我何时能见到他们?”

康熙冷冷一笑,对上王氏那怨恨有不得不妥协的眼神,就王氏这张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脸庞,卑贱的出身,他让她当外室,锦衣玉食、绫罗绸缎地供着她,她应该感谢他才是,没回答她的问题。

他俯身下去,攫住她的红唇,勾住她舌头,她没有迎合,整个人变得僵直,想拒绝却顾及她的家人没有拒绝,那推拒他胸膛的手抬起又放下。

王秀花原本想后退的,她觉得恶心,可是又怕惹怒他,害得家人丧命,于是只能忍受,灼热的气息近在咫尺,那温湿灵活的舌头探进去她唇腔里面,带有不容拒绝的气势地横扫,卷弄着她的舌头,她到后面只觉得舌头都变麻了,放弃抵抗。

康熙见王氏眼角划过一滴泪,眼尾嫣红,楚楚可怜,惴惴不安的样子让她平凡的长相多了几分娇媚,一吻结束后,她咬着唇,忍住眼泪不愿掉落,撇过头不看他,在他又捏着她的下巴把她的脸扭过来时,她又瞪他,那眼神是既充满恨意又充满委屈,他低笑出声,觉得别有一番意趣。

“朕可以认为你这是想好了,既然想好了,替朕更衣吧。”

王秀花再次瞪大眼睛,他这是要……要做那档子事,死麻子,关她两个月,一过来便是想着这事,他脸怎么那么大。

“你……别得寸进尺,你回去找你的嫔妃。”

康熙哪容她拒绝,他出宫一趟十分不易,他已经给她两个月了,哪会再给她时日,这女人不知好歹,给她再多时日,她都会是一副忿忿不平,极度不乐意的姿态,他的手抚过她脸颊,直接压倒她,将她挣扎的手反擒到身后,好在她挣扎一会就不再挣扎,不过又嘀咕一句死麻子,把他气得够呛,狠狠咬她唇瓣,咬破咬出血,况且当初她对他做了那么多事,一个女孩子不检点,对他做了那些事后,现在装什么贞洁烈妇,他们早就有了肌肤之亲,没有清白可言,此时不过是更进一步而已。

王秀花还能怎么样,家人都在他手上,人为刀俎,她为鱼肉,要保住家人的性命,她就不能惹恼皇帝。

……

事后,康熙只觉得浑身舒爽,酣畅淋漓,王氏到后面哭得厉害,他回头看躺在床上的人,还在啜泣,这被褥都被她弄湿不少,露出两条光洁的手臂,王氏是农妇,她的手臂不似那些养在闺中的女子那般软弱无力,雪白如玉,而是透着康健的小麦色,很是有力。

当初她一个女子将溺水昏迷的他扛回她住的宅院,可见她力气有多大,她越是哭得厉害,他越想欺负折腾她,让她跟他作对,一身反骨又如何,不从也得从,他哪能容许女子拒绝他。

他满意地勾勾嘴角,唤人进来收拾。

重新穿好衣服后,康熙觉得时辰差不多了,该走了,天马上就要黑了,他走出房间后,看了一眼两个嬷嬷,嘱咐道:“给她备避子汤。”

他可不会要一个卑贱的农妇生下拥有皇家血脉的皇嗣。

张嬷嬷点头应是,怕规矩不清晰,她又多嘴问一句:“皇上,是不是往后都要给小主备避子汤?”

“嗯,日后也是如此,不必多问,她若是有孕,朕唯你们是问,还有她是主子,你们都应当好好伺候好她,她若是闹事,不必理会,更不要伤她,只要她不走出这个宅子,她想要怎么样都可以,她想要吃什么用什么,都可满足她。”

康熙怕这些人不把王氏当正经主子看待,临走前嘱咐几句,嘱咐完后才抬脚离开。

梁九功等人在府邸给奴才住的倒座房等着皇上,见皇上过来赶紧迎上去,见皇上衣裳有些褶皱,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很快出了赵府,坐上门口停着的外面普通,但内饰华贵的马车回宫。

张嬷嬷在皇上走后叹口气,皇上都不让小主怀孕,可见小主将来年老色衰后只有被抛弃的命,小主只能囚在这等着皇上两个月来一次,不过也对,皇上若真的重视小主也不会让小主当上不了台面,见不得人的外室,养在宫外,真心喜欢的话,皇上会让小主进宫当正正经经的小主,小主身份再低微,皇上位高权重,总有办法让小主进宫的,如今连怀孕,生下皇嗣后转正回宫这条路都被皇上堵了。

小主是真可怜,这么年轻,一辈子只能当外室,即便是皇上的外室,那也是外室,比起真正的主子还是低了不少,况且瞧小主第一个月闹的那个劲,一看就不是自己愿意的,被皇上强迫的,身家清白的姑娘谁愿意当外室呢,可是小主哪能抗得过皇上,皇上想做的事情谁拦得住。

“张姐,若是小主一辈子待在这,我们岂不是也要一辈子待在这,只能伺候一个见不了人的外室。”

陈嬷嬷忍不住问道,神情有些失落,皇上话中的意思不就是不想让小主进宫,她以为小主住在宫外只是暂时的,没想到是永久的,谁要伺候一个永远见不得人,没有正经位份的外室,这不是完全没有前程的差事嘛,她还指着小主能进宫当真正的小主嫔妃,她能跟着沾光,也能靠着身份尊贵的小主给家里人一些好处,谋好差事。

张嬷嬷不满地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落雪记事(双重生) 全民求生,剩者为王 师娘超强,却过分谨慎 美人稀里糊涂成了万人迷 不要招惹七阿哥!(清穿) 港城冬夜 她未曾给这本书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