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淡描眉】地址:ads6.net
但是“来如风”匪首避而不见,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其实,张兆临不知道的是,“来如风”是忠义救国军的伪装身份,他们当然不会接受抗联的收编。
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不太可能无缘无故来独立团驻地火拼,以“来如风”的实力,也不敢招惹独立团。
这些想法只是一瞬间,在张兆临脑子里快速过了一遍,他来不及细想,对准黑影开了一枪。
警卫连就在附近,听到枪声很快就能赶来支援。
张兆临身经百战,枪法不说百发百中,在这么近的距离下,还从来没有失手的时候。
可今天偏偏出现了“意外”,黑影做出完美的战术动作,就地侧身翻滚,极为惊险的避开了射击。
哒哒哒——
哒哒哒——
哒哒哒——
黑影再起身时,与同伴扣动了扳机,MP18冲锋枪喷着火舌,在黑夜中犹如一道道白线,子弹像下雨一样,击碎门窗射进了屋子。
张兆临紧贴着墙垛,连起码的还击都做不到,他不禁暗暗吃惊,对方绝不可能是土匪武装,从火力上判断,甚至强过大多数正规军部队。
借着月光,他依稀辨认出,这些人一律戴着日式钢盔,覆有防反光用的绳网,是敌人确定无疑了。
比较奇怪的是,他们的着装,并非常见的日式军装。
武器更不用说了,每人一支德制MP18冲锋枪,腰间还挂着一支南部式手枪,除了手雷,光子弹袋就挂了两条。
超常规的负重,也没见对他们有丝毫影响,就比如刚刚那个黑影,躲避子弹时,动作速率异常灵敏。
如此“怪异”的军队,张兆临还是头一次见到。
作为一个能源匮乏的国家,为了减少消耗,日军很少装备自动武器,制式武器以单发的三八式步枪为主。
他们相信,只要严格训练士兵,单发武器也能打败敌军——这也是日军单兵作战能力强的原因之一。
抗战爆发后,在与中国军队多次交手,领教了冲锋枪的威力后,日军方面才开始研制自动武器。
……
砰!
砰!
砰!
院外响起了枪声。
独立团警卫连闻讯赶来增援。
名为“警卫连”,满编还不到五十人。
一声尖利的唿哨,院子里的黑影停止射击,迅速退了出去。
为首那个人临走时,从腰里掏出一个黑黢黢的物件,快速在钢盔上磕了一下,然后用力朝屋子扔去。
这个在钢盔磕一下的动作,瞬间提醒了张兆临。
——是手雷!
日军91式手雷,引信延时过长,常常被敌军扔回来,之后改良了97式手雷,缩短了起爆时间。
为了确保不会造成误伤,特意多加了一道保险——需要在硬物上磕一下,才会最终触发引信。
张兆临和日军作战多年,对这个动作再熟悉不过了,千钧一发之际,他纵身从窗户撞了出去。
几乎与此同时,手雷在屋子里爆炸,等他灰头土脸的从地上爬起来,敌人已经不知去向。
警卫连孙连长快步来到近前,见张兆临肩膀淌着血,大声喊道:“卫生员,快过来一下!”
张兆临才感觉到疼,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负的伤。
卫生员检查了伤势,欣慰的说:“手雷破片擦伤,问题不大。”
眼见屋子里一片狼藉,孙连长心有余悸的说:“幸亏政委身手好,要不然,差一点毁在小鬼子手里!”
此时,刘贵勇带着大部队匆匆赶来。
安排好了防御,这才进了院子。
“敌人一共多少人?”
张兆临问孙连长。
孙连长说:“天黑看不太清,大概三十几个。”
“看样子,应该是鬼子的斥候。”
刘贵勇分析着说。
牺牲的哨兵被抬了过来,粗略检视了一番,他们身上没有明显外伤,看不出是怎么死的。
张兆临略一思索:“孙连长,检查一下他们的脖子。”
孙连长很快回来,低声说:“脖子都扭断了。”
张兆临说:“感觉不太像是鬼子的斥候,斥候没这么大胆子,三十几个人,就敢深入我军腹地……”
刘贵勇说:“暗哨为啥没发现敌人?”
张兆临吩咐:“刘营长,集合队伍,马上向山上转移!”
他心里很清楚,这伙敌人来者不善,他们能悄无声息摸进村子,在自己眼皮底下干掉岗哨,足以说明问题,安排在外围的暗哨,大概率凶多吉少。
十几分钟后,独立团排成两个纵队,沿着崎岖的山路上帽儿山。
只要上了山,就算日军主力前来清剿,在无法携带更多的重武器情况下,也只能无功而返了。
山路荆棘密布,十几个士兵拎着柴刀在前面开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