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描眉

来燕南战场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淡描眉】地址:ads6.net

俞嬴宅

俞嬴看令翊写给自己的书信。这封书信是搭着机密战报送来的,刚收到时也带着封泥,故而与他几年前送来武阳的书信不同,其中颇多私语他说当初受了点“小伤”,被代西库首领之子苏莫勒沙所救,这几年因为想着打探东胡内情及使用反间计,所以一直滞留东胡。他说在草原上“放牧角力赛马”过得很好,他说“唯想念先生耳。俞嬴笑,眼圈却再次微红

他说曾做梦,“先生哀哀咽泣,眼鼻皆红,涕泗满面,状如幼童。梦中吾笑先生之狼狈,欲拥入怀,为先生拭泪,终不可得。’前面还是这些哀伤的前事,后面却转了话音,“吾又梦有欲送先生美少年者,怒而醒。先生非浅薄女子,何爱美少年?先生所爱,伟丈夫也。后面又说随书信送来的狼牙坠子是他所猎头狼之犬牙,在东胡时,常拴在头发上做饰物。东胡人说,将狼牙放于枕下,可得安眠。他让俞嬴把这个放在枕头下面俞意一边把玩那个狼牙队子。一边笑,令翊在东胡几年。能得东胡人信任,自然是改成了他们的装扮,东胡男子影头编发。在周人看来,很是怪是他这是自觉不算美少年,故而“攻评”起美少年来.

真是傻子.....他不知道,将他放在心上的人,即便见他头发掉光、满脸皱纹,也依旧会视他如美少年。单只对东胡之战取得大捷,自然是没什么机密之处,但令翊要带燕武卒、燕武骑驰援燕南,却是大机密。武阳与齐国临淄、赵国邯郸、魏国安邑等都城一样,都有他国细作,再说绕行武阳就远了,故而令翊不回蓟都和武阳,径带人奔燕南战场,不日到达新河北岸大营。在新河北岸驻防的,不是其叔父令朔,而是将军卫池一

一几年前令翊俘虏齐国公子仪,诈开城门烧了齐军粮草的兵马,便是这位将军给的。当时他也是率领一支“正”兵外的“奇”兵。燕侯肩已经给卫池送来了密书,卫池知道令翊还活着,此时见到他,仍表现得又惊又喜

卫池比八年前老了不少,鬓边已见不少霜发。他拍着令翊肩膀笑道:“就说你这小子是个福大命大的。当初令尊得你,抱去宫中与老先君看。你身大头圆、哭声洪亮。老先君问你可有名了。令尊说,得你那目,于城外见巨鸟一飞冲天,故而为你取名为'翊’。老先君说你目后定是一员得上天庇佑的猛将。果然是一员得上天庇佑的猛将!

令翊笑道:“侄如今怀疑,自己这名字的由来,是不是满朝文臣武将、诸位伯父叔父都知道.....

卫池大笑:“差不多......老先君当初不止一次跟大家说过。

令翊:“.....”他随即便不在意地笑了。

卫池与令翊说起当前燕南战局。

涞老将军亲自带领四万人驻于最前沿的要津小城文安。武乎、狸城、弱津等亦有不少驻军,与文安互为策应。齐国大将军田啸率兵十万,被阻挡于几处要津之间。齐人原先是想“因粮于敌”,夺河水内外的秋粟。几番试探交战,各有胜负,燕国的秋粮却是保住了。如今燕国河水内外的粮已收尽,齐人也就不再折腾,围了文安城

前两年,燕北修建大城池,太傅上书,燕南亦整饬城池。像文安这些边地之城整修得格外在意,城墙城门加高加固,又按墨家之法制作了守城之器如今城中粮草很是充足,军中士气也盛,老将军又谨慎,指挥有度,田啸虽有十万大军,一时也奈何文安不得。“自然,咱们也拿齐人这十万大军没什么办法。就这么僵持住了。”卫池道。

令翊缓缓点头。

知道这个年轻人的本事,卫池问:“贤侄可有良策克敌?

"他们想夺咱们的粮,咱们自然也能夺他们的粮.....

“去齐国断他们粮道?”卫池有些诧异,也有些迟疑。燕人一向都是守,除几年前太傅游说三晋共同伐齐时与赵国一共攻打过几个齐国城池外,没进过他国交战卫池迟疑,也是因为深入他国断人粮道格外艰难。

粮草为重中之重,各国往往由大将带领一两万人在路上押运粮草。若要硬来,人马至少不能比对方的少。若要奇袭一一深入他国之境,想让人不知道,得多奇多快

令翊问:“咱们军中可有齐人旗帜军服?

卫池问:“贤侄的意思是.....

令翊点头:“先多派细作斥候去打探着。等齐人粮至,再请叔父给翊两千精兵.....

卫池点头,令翊带来三千骑兵,五千步卒,再加两千,若对方押运粮草的有一万,倒也战力相当

然而卫池想错了....

二十日后。

细作斥候不断传来齐国运送粮草的消息。

估摸着路程时辰,令翊带着他的三千骑兵、五千步卒及卫池给的两千精兵,只带随身口粮,不携辎重,经行小路,快速往南进入齐境他们打着田啸于下将军米雷的旗帜,穿得五花八门,只少数着齐军军服一一这倒也没什么,即便富裕如齐国,也只是常备之军有军服,新征的兵卒穿的都是自备之衣令翊的临淄话说得很有两分味道,自言是去接应粮草的,一路上遇见三四起盘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新神榜杨戬]海迢迢 不二心动 攻略失败,但修罗场 我在玛丽苏文里种田 被抢成外室以后 绑定惊吓系统但对象狂涨好感有救吗 她未曾给这本书命名